一、傳統的復習課模式
所謂的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就是老師上課教,下課批改作業,學生上課聽,下課寫作業。課堂基本包括以下環節:知識回顧,例題精講,變式訓練,課堂、課后練習。
傳統的教學媒體包括教師及教師的語言行為的展示,還包括粉筆、黑板、教科書、標本、實物、模型、圖表、實驗儀器等具體事物及一切自然界的真實存在,其中實物和教師是最古老的媒體。隨著科學技術和教育教學技術的發展,當今教育教學越來越走向信息化和網絡化。我們還知道,現代教學媒體和傳統教學媒體都是支持“教”和“學”的工具,都是要依據教學實際來決定是否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非每一節課,特別是學生的實踐課并非都需要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有些學科中的教學內容還得慎用現代教育媒體,大量的教學內容還需借助教師的行動、語言來描述和表達。語言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種傳統媒體,即使在具備多種多樣現代化教學媒體的今天仍具有其他媒體不能替代的表情達意的優勢。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是通過語言來完成的,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了解到課堂需要完成的任務,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反饋來完成教學的任務。
二、微課式教學模式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微課”的主要特點: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組成、結構、構成“情景化”,主題突出、內容具體,草根研究、趣味創作,成果簡化、多樣傳播,反饋及時、針對性強。
三、學案式教學模式
學案,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實質上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在編制學案時,應依據學習的內容、目標和學習者的情況而變,沒有千篇一律、固定不變的格式;從“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以學為本,因學論教”的原理出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有步驟、分層次地從知識、能力到理論的運用逐步加深。
學案式教學模式的作用有:為了幫助學生自學,提高現代化教學水平,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促進教師角色的轉換,學案教學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樹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師生平等,能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快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四、小組探究式教學模式
分組學習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發展、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我認為,小組學習最大的優點在于,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使他們學會了與他人合作,具備了合作完成問題的能力。合作是人類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發展中沒有一種發展是與別人無關的。從小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分組之后,任何一位組內成員都有責任掌握教學內容,只有每位成員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學生之間才能互相幫助,互相合作。這種合作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學習本身。另外,小組合作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了主動學習和創新的機會。由于學生的好勝心理和集體榮譽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務后,他們都自發地、積極地去完成。在這期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心態,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聽講變成了主動學習者、研究者、參與者,從而有了“我要學”的強烈愿望。小組合作學習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獨立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的空間,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生及其家長的要求越來越高,往往一種教學模式已經不足以滿足教學需要和學生的需求。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當注重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在教學實踐中對多媒體教學進行探索和研究,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在充分繼承傳統教學媒體長處的基礎上注重從現代多媒體教學環境的優勢之處進行挖掘,才能不至于數經忘典,才能實現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向有效教學的轉化?傊,在教學設計中運用何種教學媒體,必須依據教學的具體實際來確定